“(腾讯云)毛利提升非常明显,越来越接近一个科技公司应该有的毛利率。”
1月18日,腾讯集团副总裁、政企业务总裁李强在接受澎湃新闻等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在削减不健康收入的同时,仍然保持大盘收入的较快增长。
云业务正成为拉动腾讯营收增长的重要曲线。此前腾讯CEO马化腾也在内部多次点名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马化腾曾表示,腾讯要进一步聚焦盈利和降本增效,支持腾讯云转型,从过去项目总包模式,转为基于腾讯自研产品为主导、健康可持续的业务模式。
李强披露,过去三年间,腾讯云合作伙伴数量已经突破11000家,年收入过百万合作伙伴数量增长200%,合作伙伴覆盖企业客户数量增长80%。被集成收入增长200%,强势自研产品如腾讯会议的代理收入,增长700%。
在生态合作层面,腾讯云将持续提升产品标准化能力、持续推动产品被集成。截至目前,腾讯云已经在30个行业推出400多种解决方案。
谈整体战略:对业绩增长更乐观,方向正确不怕山高水长
“从内部来看,这几年选择健康可持续发展路线是正确的决定。事实上,今天从整个市场来看,大多数的厂商也在选择腾讯正在走的路。”李强表示。
财报显示,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即云相关业务)在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至520亿元,占整体营收比例超过34%。其中企业服务收入较上个季度实现更快的同比增长,腾讯称,得益于腾讯在前期进行的云服务业务结构优化,以及视频号带货技术服务费增加。
李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通过近三年健康可持续战略的调整,腾讯云业绩的增长在提速。例如,2023年,公司业绩稳健增长,超过了市场大盘。其中,数据库、腾讯会议等拳头产品的全年营收增幅达三位数。
业绩方面,李强称2024年的业绩增长率“比过去更乐观”,“因为我们的包袱越来越少。当你很臃肿的时候,很难聚焦精力做好事情。过去两三年,我们砍掉了很多包袱、轻装上阵,更聚焦自己的优势产品,未来会越来越乐观。”
他进一步表示,虽然有业绩增长的期望和要求,但更看重收入的质量,“收入的质量高,有足够的回馈和积累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就能进入正向循环。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山高水长。”
谈大模型:高手才能笑到最后
腾讯在大模型领域的布局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腾讯对于大模型的变现没有那么着急。”李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大模型赛道现在还处于你追我赶的阶段,过早关注大模型变现,反而会失去关注焦点,公司希望把更多把精力投入在腾讯大模型的能力迭代上,快速追赶国际水平。
从宏观来看,年初爆红的AI浪潮似乎正在转向理性,企业不再纷纷下场自建大模型,而是选择和大模型厂商合作。在李强看来,这是算力供应紧张情况下的明确趋势。在算力日渐稀缺的背景下,大模型正在带来新一波承接算力的需求。“真正留在AI赛道上的厂商不会太多,长跑到了后期,只有真正的高手才能立在台上”,李强透露,在战略层面,腾讯始终坚定地投入自研大模型,积极为国内领先的大模型公司提供算力资源的支持,同时致力于提升数据接入大模型的效率。
对于大模型商业化的问题,李强认为,腾讯不急于关注大模型的商业化,而是更关注做好自己的大模型产品。同时,选择很多行业大模型作为切入点,为未来的商业化做铺垫。目前能给B端客户产生价值的,更多的还是行业大模型。因此,公司希望和更多客户联合研发能够在特定应用场景发挥价值的大模型。
谈及2024年的规划,李强称,会继续和客户、伙伴一起,持续布局金融、文旅等需要跟消费者进行密集交互的行业,打造服务具体场景的行业大模型。另外,公司也在尝试在一些专业的领域,通过大模型快速优化供应链、提升产品研发效率等。
谈云安全:无法完全避免,需要做好故障应对
去年多个知名企业出现服务器宕机事件,大厂提供的云服务再受考验。
“任何软件都有可能出现故障,这只是概率高低的问题,无法100%做到没有任何故障。”李强坦言,“最重要的是做好故障的准备工作,是否能在故障发生时快速恢复正常,或通过相关备份等方式,支持客户业务的连续性和不中断,以及数据的恢复等,这些是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他还提到,从基础设施运行的稳定性来讲,公有云稳定性很高,出现故障的概率远远低于企业自建数据中心,只是企业自家“宕机”没有人知道,公有云“宕机”会让更多人感知。
李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很多大型企业内部都有大规模自建机房,但相关成本远超过使用云计算带来的成本,云厂商的运维也更为安全和专业。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不少企业选择主动“上云”,从而推动云计算市场的增长。这也是即便传统经济增长承压,数字经济增速依然快于大盘的重要原因。
李强进一步表示,“上云”能够解决当下大多数企业的痛点。比如,它能够大幅度降低每年的IT投入。云厂商提供的企业微信、CEM工具等数字化营销的方式也能够帮助企业了解更多的消费者,从而获取客源。
不过,此前也有观点称,企业可以通过私有云的形式实现“上云”,对此,李强表示,企业自建私有云的CPU(中央处理器)利用率通常低于5%,非常浪费。相较而言,采用公有云是更经济、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式,当然很多大型企业一开始都不希望将算力全部搬到公有云上,这背后还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腾讯云 这几年感觉不瘟不火